中国古代是以左为尊吗?,中国古代的圣人是以什么为标准确立的

2023-05-30 16:39 综合 0阅读 投稿:小编

先说答案

道家的圣人,指一之精通,合于天伦者。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

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中国古代是以左为尊吗?,中国古代的圣人是以什么为标准确立的图1

儒家的圣人,指合于人伦者。

《孟子·离娄上》:

“圣人,人伦之至也。”

中国古代是以左为尊吗?,中国古代的圣人是以什么为标准确立的图2

何为圣人

从有巢氏、燧人氏、到伏羲、黄帝,再到老子、孔子,再到润之先生,华夏的圣人们从来都不是成功学里的小市侩。

从筑巢而居,到用火保存食物,到观天测地将族群从渔猎游牧带入农耕文明,华夏的圣人们始终上合于道,以经世致用的文化治理天下。

他们精至气纯神静而入圣,入圣则不以己身为身,不以一己之治为治,而是以天下为己任,以天下为身,治身以纯,事道以朴,爱民治国,以道治天下而成天下。

天下存,则圣人存;天下治,则成其圣。

中国古代是以左为尊吗?,中国古代的圣人是以什么为标准确立的图3

华夏圣人和天下的关系,是效法天地和万物之间的关系而得出的道理;

天地和万物之间的关系,又是效法道和天地之间的关系所得出的道理;

天地养育万物,慈爱如同自己孩子一般的万物,

圣人们同样对天下百姓有着无限的责任,而不是无限的权利;

天地损不足而补有余,对于危机自然的事物,总会损之以和天下,

圣人同样不应妄作妄为,对扰乱社会发展的不道的事物,执而杀之;

天地降甘露莫令而自均,

圣人同样平等的对待百姓,天下为公。

这便是华夏的圣人。

那些无道之人,行伪诈之智的伪圣,不是华夏的圣人。

圣人,何谓圣。

圣,通也。——《说文》。圣人即为圣人,必然要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睿智的头脑,这样才能通达事理人情,先知先觉,此为通也。

圣人,贤者也。凡人欲为圣人,必先克己修身,三省吾身,道德品行才能达到贤者的地步。即为圣人,高尚的品德是极其重要的。因圣人总有追随仰慕者,立世,立言更要谨慎,言行品德礼仪更加要时刻注意,才不会误导世人,贻害世界。

圣人,知行合一,行者也。凡人欲为圣人,通晓事理人情,有学识,是远远不够的。圣人必要知行合一,严于律己,言出必行,以自己的行动,影响自身及周围人群。因此,圣人的行动力是不亚于任何人的。

圣人,虽为圣人,也有被封建君主推崇夸张,以此来教化世人,维护统治稳定。如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有弊,从大一统上,维持了国家的统一稳定。圣人必有追随仰慕者,也会为圣人立言传道,圣人更加传为圣人。

作为圣人,要具备的东西很多,但并不是不可以去努力。凡人多没有行动力而已,自律修身,向圣人靠拢。

仅此观点,如有其他观点,欢迎交流讨论。

声明:壹生活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5014927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