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为什么投罗江之矢

2023-05-17 14:22 综合 0阅读 投稿:小编

春秋战国之际,屈原的表现令后世很多人都感到疑惑。

楚国如果不能施展抱负,换一个国家就可以了,毕竟屈原之名在当时还是相当响亮的,换个国家也是必然可以进入权力中心,一展才学。

但为什么屈原宁可最终投河而死,也不愿意出仕他国呢?屈原为什么投罗江之矢图1

这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屈原的身世有关。

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家国观念,这样就能排除屈原因为“忠君思想”而不离开楚国的说法了。

先来说说当时为何没有太深的国籍观念

当时无论是士人阶层也好,贵族阶层也好,其实都没有太多的家国观念。

比如说,帮助秦国起死回生的商鞅,是卫国人;百里奚是虞国人;曾助吴国攻伐楚国伍子胥,是楚国人;在楚国施行变法的吴起,是卫国人……

这些人才都是找到能赏识自己的国君、国家,然后进行效力,攻击自己籍贯所属的国家,在当时来说没有一点心理负担,也不会有人拿这个来说事,说明这在当时并不是不道德的行为。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心理,有两方面因素。屈原为什么投罗江之矢图2

  • 第一,是天下共主的存在。

《诗经·小雅·北山》当中有这样一句话: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个“王”不是指诸侯,当时诸侯不能称“王”。这个“王”指的是天下共主,也就是周天子、周王室。

所以,从一个大的范围来说,不论在哪个诸侯国内任职,其实都是周天子的臣民,所以并没有太严重的家国观念。屈原为什么投罗江之矢图3

  • 第二,是社会阶层的问题。

《曹刿论战》的故事我想很多人都熟悉,其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

当曹刿请求见国君的时候,乡人曾经说了这样一句话: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这句话很有意思,齐国来攻打鲁国,然后鲁国百姓说,这是那些“肉食者”需要担心的事儿,我们普通老百姓管这个干什么。屈原为什么投罗江之矢图4

这里面透露的信息很明显,那就是鲁国的百姓并不把鲁国当做自己的国家,他们认为这是鲁国贵族的国家,和他们没有关系。

鲁国如此,其他国家同样如此。

所以,无论从国家层面来讲,还是从个人归属来讲,很多人家国观念并没有多少,也并没有违反道德。

所以说,如果认为屈原是因为“忠君思想”或者家国观念而不出仕别国的,这个理由并不成立。

那么,屈原是为了什么呢?屈原为什么投罗江之矢图5

屈原的情况很特殊,他不能离开楚国

很多人都知道屈原是楚国的大夫,是一位爱国诗人,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但可能并不清楚屈原的身世。

《离骚》开篇的那一句话也被很多人忽视: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屈原是“高阳”的后代。

古人把“德合天地”的人称为“帝”,五帝都是这样的人。“高阳”是颛顼帝的号。

根据《大戴礼记·帝系》的记载,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屈原为什么投罗江之矢图6

黄帝之子昌意生颛顼,颛顼娶了滕氏女,生了老童,老童生重黎和吴回,吴回生陆终。

陆终的第六子叫做季连,是芈姓,楚国王室的姓氏来自于此。

季连的后代有鬻熊,其后熊绎侍奉周成王,被封为楚子,居住在丹阳。

到了周幽王的时候,就是那个烽火戏诸侯的周天子,楚国王室叫做若敖,四处征伐,势力到了南海和江汉,楚国的势力范围大致成型了。

若敖的孙子向周王索求爵位,周王不给,于是他就僭号称王,这就是楚武王。楚国的国都变成了郢。屈原为什么投罗江之矢图7

而武王有一个儿子叫做子瑕,封地就在“屈”,以屈为“氏”,这就是屈原的家族由来。

所以说,从上古追溯祖先,屈原和楚王室都是颛顼帝的后裔;从楚国建国来说,屈原是第一任楚王的后裔。

那么,楚国对于屈原来说就是“宗国”,这是他自己的国家。

我们之前说的百里奚、孙膑、吴起、伍子胥等人,他们只不过是生长在这个国家而已,而屈原是天生的“肉食者”,楚国就是他的国家。

那么,他又怎么能离开自己的国家呢?屈原为什么投罗江之矢图8

尤其是他的祖辈、父辈在楚国都有着非常好的名声,他本人又是以振兴楚国为理想的政治家,他没有离开楚国的条件和理由。

研究《离骚》的学者对于此有一个开篇明义的说法,叫做:

宗国不可去。

所以,屈原宁可投汨罗江而死,也不愿意出仕其他诸侯国,甚至不愿意离开楚国,其原因就在于此,和“忠君”等观念没有关系。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为什么投罗江之矢图9

我来说说,为什么屈原宁可投江也不辅佐他人。

因为他已经绝望透顶了。他的理想已经被毁灭了,他的精神状态已经崩塌了。

屈原出身贵族,所以难免傲气清高,才识渊博,身负青云之志。他一开始还是非常积极乐观的,否则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在他早年,那段时光,对于屈原而言无疑是最风光幸福的时刻。他曾深得楚怀王的信任,参与法律制定,选贤举能,并且历任左徒、三闾大夫,朝政中有他的立足之地。

但是在楚国日益强大的时候,也危机四伏。在楚国内部斗争中,以及秦国的策略下,张仪为了拆散屈原辛苦建立的齐楚之盟,将他逐出楚国,不仅贿赂了佞臣,还重金收买了楚怀王的宠姬郑袖。这件事情是屈原人生中的巨大转折点,也必定是他内心的巨大转折。

屈原为什么投罗江之矢图10

自此,屈原便与楚国步步下坠。他不甘,可是楚国却在不断地听信谗言,打压他。他的心态必然逐渐悲观失望。

“悲回风之摇意兮,心冤结而内伤”

从这句话就能看出心境已经大变。在楚怀王被扣秦国之后,楚顷襄王就即位了,对于屈原而言,这便是痛苦的加注。新楚王继续对秦实行投降政策,不论屈原再怎样苦谏也无动于衷,无济于事。最终,屈原惹怒了新楚王,他再次被逐出郢都,试问一个忠心耿耿的臣民经历了如此的波折,看着曾经兴盛的国家沦落至此,他怎么不会悲愤不已呢。

他至此已经绝望了,无论是对于自己的国家还是自己的未来。而秦将攻破郢都,把他最后的希望之火都灭了,他本就是一个视理想胜过生命的人,如此一来,他变再也没有活着的念头,更不用说辅佐他人。他固执又坚韧,只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最后他抱着一块巨石自沉于人迹罕至的汨罗江中。

屈原为什么投罗江之矢图11

声明:壹生活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5014927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