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情仇,凡事发生一定是有原因的,就算是皇帝也是一视同仁。朱元璋对长子朱标的喜爱,是明朝历史上一件比较值得细细研究的事情,很多人仅仅是单纯认为朱标是长子,从而得到朱元璋喜爱,实际上真实原因要比这个复杂很多。
至于为何朱元璋和马皇后有好几个儿子,而朱元璋却对朱标情有独钟呢?我们一起来走进历史,揭晓背后的答案吧。

朱标是嫡长子
在古代,一直延续了上千年的继承制度,就是立嫡长不立贤明,换言之就是将嫡出的长子确定为继承人,就是古代一直以来的继承制度,这个制度几乎已经无可动摇,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了。
所以朱元璋最开始当然也是要遵循这样的继承制度,朱标刚好就是嫡长子,完全符合这个古老的继承制度,朱元璋很快就将朱标确定为继承人,免得夜长梦多,既然朱标成为继承人,那朱元璋和朱标之间的接触自然就会增多,父子两人接触多了,从而感情更深,这种事情在寻常百姓家也是一样的。
这就是朱元璋喜欢朱标的一个原因,因为朱标是嫡长子,完全符合古代的继承制度,所以朱元璋确定朱标为继承人之后,父子两人之间的接触比较多,一旦接触多了,感情就深,自然而然就会对朱标喜爱一些,比起那些与朱元璋接触较少的儿子来说,无疑朱标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朱标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儿子
朱元璋是穷苦农民出身,他的前半生是比较悲惨的,年少的时候,家里十分贫穷,所以朱元璋无奈只能给地主刘德家放牛,后来因为接踵而来的旱灾、蝗灾以及瘟疫,朱元璋父母和大哥都中招相继去世。
当时朱元璋为了把自己的父母以及大哥下葬,可是大费周折,最后幸亏地主刘德的哥哥刘继祖给了朱元璋一块地,再加上村里的好心人帮助,朱元璋才得以将自己的父母以及大哥下葬。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朱元璋和二哥分道扬镳,不久之后二哥也去世了,后来朱元璋成为和尚,曾经去投奔自己大姐,结果大姐夫看不起朱元璋不愿意接济朱元璋,让朱元璋心灰意冷,幸亏二姐以及二姐夫李贞接济了自己,让朱元璋感受到些许亲情的温暖。

正是因为朱元璋的特殊经历,导致朱元璋对家的温暖十分在乎,当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并且逐渐有了一些成就,终于和马皇后生下自己的第一个儿子,让老朱家也算是后继有人了,所以这个时候朱标的到来,无疑是给了朱元璋一种亲情的温馨感觉。
实际上不管这个时候出生的长子是谁,都会得到朱元璋格外的关心与喜爱,因为朱元璋已经太久没有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家的感觉,他十分渴望有一个完整的家,也十分渴望能够有一个儿子继承自己老朱家的香火,毫无疑问朱标的到来,满足了朱元璋当时内心的一切对于家的需求。
这个因素是十分重要并且几乎无法改变的,对于朱元璋和朱标来说,都是无法改变的一个因素,也就是因为这个特殊的因素,导致朱元璋对朱标的喜爱,其余皇子是断然不可能再有的了,毕竟朱元璋的长子以及朱元璋那种渴望后继有人的感觉,一辈子只会有一次而已。

朱标性格以及能力更加符合当时环境
在很多历史资料的记载中,我们会发现,其实朱标的性格是比较沉稳的,在当时的所有皇子当中,朱标的威望也是有目共睹,所以在朱标当太子的时候,没有人有意见,这一点也是朱元璋更加喜爱朱标的一个原因。
朱棣的性格更加像朱元璋,要是处于乱世之中,这样的人是最适合打江山的,但是朱元璋已经打好江山,现在更加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守成的君主,这样看来,朱棣当然是不合适的,而朱标的性格就更加符合当时的国家环境,也更加符合朱元璋内心的希望。

要说早期的朱标是因为运气和不可改变的客观因素导致朱元璋喜欢朱标的话,那到了后来朱标依旧得到朱元璋的喜爱,其实就有朱标自己的能力和性格因素了,朱标不仅性格比较沉稳,适合管理江山,也适合守成,其次朱标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文韬武略还是权谋计策,都十分不错,这在朱元璋看来,当然是加分项。
只是可惜朱标最后英年早逝,以至于晚年丧子的朱元璋性情大变,最后爱屋及乌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成为继承人,为了给朱允炆铺路,朱元璋晚年残忍杀害功臣,闹得一个晚节不保,可就算如此,实力一般的朱允炆最后在朱元璋死后,还是被朱棣给抢走皇位,实在是有些尴尬了。

结语
朱元璋对朱标的喜爱,既有一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比如朱标是嫡长子并且是朱元璋生的第一个儿子,在最佳时机出现,满足了朱元璋对家的渴望,其次还有朱标自身性格以及能力方面的因素,明明已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朱标,还能够不骄不躁,不断努力充实自己,着实是一件可圈可点的事情,朱元璋喜爱朱标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和毛病,换做是任何一个明智的皇帝都会喜欢这样的儿子!
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
朱标为人宽和仁厚,是个比较善良的人,对权力并不是很渴望。曾经多次劝解朱元璋不要滥杀无辜,尽管生于安乐,但并无纨绔之习。
他生性聪颖、忠厚,颇能领会,而且还尽心受教,对宋濂等人言必称师父,而且朱标非常看重兄弟感情,曾经救过朱樉的性命。
朱元璋与太子朱标的关系,不要说康熙父子比不上,放眼整个封建王朝,也没有帝王父子能比得上的。
二、朱元璋出身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和父母兄弟长大,父母慈爱,兄弟友爱。
当皇帝是成年以后的事,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他是个农民,也是个慈爱的老父亲。他对自己的子女,不是从皇帝的角度出发,而是一个老农民看自己的儿子。
所以不仅仅是对太子朱标,对其他儿子,他也是溺爱的不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