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史上的历史史 显微摄影术是什么

2023-08-13 08:58 综合 0阅读 投稿:小编

摄影术的发明和发现,不单单的是一个人或者是几个人的结果,是很多人很多年共同的研究成果

那么我们先说一下摄影史

1:1826年尼艾普斯“日光蚀刻法”《窗外的风景》

摄影史上的历史史 显微摄影术是什么图1

早先的摄影图像的成功制作和又来的大部分摄影都与银盐及其感光性能有关,但是历史上的第一章稳定的照片确是用非银盐材料制成。史上第一张能够留存的自然景观照片是由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于1826年用“日光蚀刻法”制作而成。

尼埃普斯在平板印刷术的实验经验中,联想到利用暗箱将自然影像保留下来,他首先用氯化银做实验,因为他知道氯化银在光线下暴晒会变黑,然后用犹太沥青做实验,这种沥青在光线下会变硬。

1826年尼埃普斯用一片6英寸×8英寸的锡合金版代替玻璃重复了上述工艺,涂层之后,放在照相机中,朦胧的调焦于阳光照射的可见景物上,曝光长达8小时产生了建筑物两侧都有阳光照射的影像。景物中最亮的部分使得沥青漂白变硬,显影中,部分曝光的中间影调的部分涂层和未曝光的阴影面积全部被溶解,显露出下面的暗灰色金属,结果是一个正像,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张能保存的拍摄自然景观照片

2:1839年达盖尔“银版法”获得专利

摄影史上的历史史 显微摄影术是什么图2

尼埃普斯的实验消息传到了另外一位法国人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哪里,因为达盖尔也尝试着同样的实验。他给尼埃普斯写信,建议两人互换信息,1829年,两人称为伙伴。

而后,达盖尔进行研究1839年发明利用水银蒸汽对曝光的银盐涂面进行显影作用的方法。这种摄影方法的曝光时间约为30分钟,大大的短于尼埃普斯日光硬化的摄影方法。用这种方法拍摄出的照片具有影纹细腻、色调均匀、不易褪色、不能复制、影象左右相反的正像等特点。因为是达盖尔发明,所有又称为达盖尔银版法。

3:1848年维克托“蛋清工艺”

1848年,尼埃普斯的堂兄弟—埃布尔·尼埃普斯·德·圣·维克托发现了蛋清具有的特性,发明了第一张是用的干版负片。他成功的用蛋清作为粘着剤是使碘化银固定在玻璃上,即在光滑的玻璃上敷以蛋清,干燥后再刷上感光剂,形成玻璃负片成像颗粒是以前碘化银纸负片无法相比的。

4:1857年阿萨“火棉胶湿版工艺”

1851年,英国伦敦的一位雕塑家阿切尔(Fredrick Scott Archer 1813 – 1857)发现将硝化棉溶于乙醚和酒精的火棉胶,再把碘化钾溶于火棉胶后马上涂布在干净的玻璃上,装入照相机曝光,经显影、定影后得到一张玻璃底片。火棉胶调制后须立刻使用,干了以后就不再感光,所以这种摄影方法称为“湿版法”。湿版法操作虽然麻烦,但成本低,仅为银版法的十二分之一,曝光比银版法快,影像清晰度也高,玻璃底片又可以大量印制照片

5:1871年阿多克斯“溴化银干板”实现工业化生产1871年英国医生阿多克斯发明了明胶溴化银干板,取代了火棉胶湿板,并把曝光时间缩短到了 1/25秒。溴化银是干版法的主要原材料,具有感光性,遇光分解。形成极小的颗粒银核

第二节

感光材料的发展沿革

1873年维哥尔“光谱增感”

1873年维哥尔把某些燃料剂加入到乳剂中,发现感光材料对绿光具有敏感性,此以后用同样的办法将感光材料对红光也产生了敏感性,这种方发称为光谱增感,这样做不但提高了感光材料的感光度名而也使影调有了明显的改进,跟符合人眼的视觉感受。

1888年卡巴特“赛璐璐片”

1888年卡巴特成功的把感光剂涂布在赛璐璐薄片上,成为使用更为方便的照相胶卷,也成为感光材料用于电影的摄制提供了可能性,但是最早期的片基是用硝酸纤维制成的,很容易燃烧着火,极为不安全,直到1930年以后,才逐步为醋酸纤维素片基所取代,这就是直到现在还在使用的“安全基片”

三位奠基人:尼艾普斯、达盖尔和塔尔博特(负像—正像工艺)

摄影史上的历史史 显微摄影术是什么图3

声明:壹生活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5014927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