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度是光圈、快门之外又一个与照片亮暗有密切关系的重要摄影参数。用来说明相机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度我们用ISO来表示。
感光度值越大,相机对光的敏感度越强,反之,ISO数值越低,单位时间里得到光线越少,要得到一张亮度合适的照片,所需环境光线越多。简而言之,在光线暗的环境中,用高的ISO感光度,可以提高快门速度,照片不容易虚。
既然感光度也可以调节照片亮度,那应该用多大的感光度值呢?其实,感光度对照片的画质起到一个重要的影响。感光度高,画质粗糙!低感光度度,画质细腻。
注意上图中,切出来的局部放大图,感光度100的画质要明显好于感光度4000的照片。
可能有些朋友就会想到,摄影不是就要追求最好的画质吗?那感光度永远设成最小值不就好了,要那么多大数值做什么?我们通过下面这二张照片说明:
斯里兰卡,在昏暗、晃动的车厢中,打算把乘客一瞬间的姿态凝固在了照片中,一定要有一个比较快的快门速度。在ISO100的时候,尽管已经使用了F2.8大光圈,可快门速度还是太低。这时,我们将感光度提高到800,快门速度提高到了1/80秒左右,得到了清晰地照片。
把感光度调高,相机对光的敏感度就上来,对光线的感知能力加强了,快门速度也就得到了福利,快门速度提高了,车厢中的人就可以保证拍实了。
(ISO800,F2.8,1/150秒)
随着相机技术的发展,现在高感能力都比较强了,为我们在光线暗的时候拍出好作品提供了保障。现在的主流单反和微单,在ISO1600以下,画质都相当不错。
概念很好理解,那么在实际拍摄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感光度值呢?说来很简单,就是依据现场环亮暗,确保照片的光圈、快门值在一个你预先设定的范围里,用感光度来满足照片所需要的曝光量。
如下图:
为了得到一个比较慢的快门速度来拍大海,就需要使用比较低的感光度。这张图片是ISO50拍摄的,曝光时间8秒,把瀑布雾化了。
我们在相机上常见到的感光度值是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25600,51200或更高,数值很好记,前后两个数是二倍关系,我们称这些数为档,前后两档差一档曝光量,也就是亮暗差一倍。
感光度其实很简单,两句口诀可以帮助理解和使用:
感光度值越小,画质越好,同样光线下,曝光时间越长。(风光摄影中常用)
感光度值越大,画质越粗糙,同样光线下,曝光时间越短。(人文摄影中常用)
感光度,英文简称ISO,代表感光材料(包括胶片和电子感光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或反映速度。ISO与光圈值、快门速度构成曝光三角形,共同控制相机的曝光过程:
一、ISO的主要作用
要搞清楚ISO的设定原则,首先要明确ISO的作用:
一般来讲,ISO的设定有两个关键作用:
2、在主体和背景环境光线强度相差较大时,调和整个画面的曝光均匀度,确保主体和背景都能得到恰当曝光(如手持夜景人像拍摄):
二、ISO的基本设定原则
结合主要作用,具体到设定层面分别对应两个原则:
1、最低原则(维持安全快门速度)
因为较高的ISO会带来一定的噪点,影响画面的纯净度,因此在用于维持安全快门前提下,原则上越低越好:
(1)可以通过调节光圈确保快门安全时,尽量使用较低的ISO:
(2)快门低于理论安全阈值,但可以通过脚架或防抖系统确保画面稳定时,尽量使用较低的ISO:
2、适度设定原则(确保整体曝光的均匀度)
仍以夜景人像为例,在主体人工补光的前提下,ISO的设定要恰当:
(1)ISO过低,环境背景光线不足,会导致背景曝光不足:
(2)ISO过高,会导致主体过曝(配合适当的补光强度):
最后强调在实际拍摄中,夜景人像ISO的设定要与背景光强、闪光距离和功率互相配合,才能获得完美的效果,这点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