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看看你的脸 红盖头的讲究与来历
原以女孩儿出家,头顶红盖头只有汉族才有的讲究,到新疆工作,听到大街小巷《掀起你的盖头来》的优美旋律,亲眼看到维吾尔民族的婚礼,才知道红盖头的讲究是华夏大地很多民族很多地方共有的习俗。
“红盖头”的来历,先要讲结婚用“盖头”蒙脸的讲究。
话说盘古开天辟地当初,神斧在混沌中开辟四方,轻飘的东西升为天,重浊的东西沉为地,防止混沌重新弥合,盘古施展神力,用身体支撑天和地,天越来越高,地越来越厚,最终盘古王被活活累死,天地寂寞一片。
后来,天帝派伏羲、女娲二兄妹来到世间,掌管苍生。但世间无有苍生,兄妹不明白天帝派他们二人掌管苍生的用意,最终决定结婚繁衍。但兄妹成亲,二人羞于结合,便向上天祷告:“上苍用意我们成亲繁衍,就以白云环绕,如若不是,云朵立马消散。”谁知祈祷刚刚言罢,厚重的云朵将二人包围。女娲害羞,以草结扇,遮挡脸面。
后来,世间有了二人的骨肉,二人又做主让后代组合繁衍。但这样的生息速度对空旷的世间没有意义,女娲娘娘便以水活泥,用泥巴捏人,点化泥人成真。但手捏的速度还是太慢,便用树枝挑起泥巴摔打成毫无神采的泥人。
伏羲、女娲和后代繁衍的人成为四方的主宰,手捏的泥人便是部落首领,泥团点化的人成为下层贫民。从此人世间热闹起来,苍生世界有了雏形。
为了纪念伏羲、女娲创造苍生,人们尊二人为大神。民间结婚,沿袭女娲娘娘草扇遮面的习俗,新娘子出嫁,一律草扇遮面。“扇”与“苫”同音,人们结婚逐渐用柔软的苫布遮面,演化为“盖头”。但此时的盖头颜色为“黄色”、“黑色”或“白色”。
史料记载用“红盖头”,从汉朝开始,汉高祖自称是“赤帝之子”,红色变成人们崇尚的颜色,逢年过节或办婚事等喜庆场所,都讲究用红色装扮:悬挂大红灯笼,贴大红对联,点大红蜡烛,贴大红喜字,新娘子结婚的盖头也统一为红色,成为“红盖头”。
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的墓坑墙壁上,还有数千年前西域人刻画的伏羲女娲图,画面呈阴阳交会形式,十分唯美,考古学家研究,这与人类基因DNA的螺旋式结构十分相似。可见,中原文化影响古西域地区很早很早。至于维吾尔民族结婚也用红盖头,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有密切联系,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可见一斑。
古时候的婚礼,新娘头上都会蒙着一块别致的大红绸缎,称之为“红盖头”。

这块盖头要入洞房后才能由新郎揭开。当男方揭开女方的红盖头,女方的容颜便大白于世,预示成为夫家之人,羡煞旁人。
新娘为什么要蒙盖头?这还与神话传说有关。
据唐朝李冗《独异志》载:在宇宙初开的时候,天下只有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俩商议,要配为夫妻。
但他俩又觉得羞耻,于是兄妹俩上到山顶,向天祷告:“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就让空中的几个云团聚合起来;若不让,就叫它们散开吧!”
话一落音,那几个云团冉冉近移,终于聚合为一。于是,女娲就与兄成婚。成婚之时,女娲为了遮盖羞颜,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扇与苫同音,苫者,盖也。
而扇,被后来出现的丝织物所取代,因此,执扇遮面就逐渐被以帕盖头代替了。

趣味链接:红盖头的历史源头
据考证,最早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的妇女用以避风御寒,仅仅盖住头顶。
到唐朝初期,逐渐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指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妇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作为一种装饰物。

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民间流行不废,并成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庆装饰。为了表示喜庆,新娘的盖头都选用红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