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汤不换药,二本和三本合并后仍然是以前的二本和三本,但会在志愿上有所影响,能上好二本不上独立学院。
实力比较强的学校分数会越来越高,甚至三本的独立学院的分数会远远超过普通的二本学校的分数线,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平时靠着二本线附近,但实力又比较弱,每年还得靠着降分补录才能收满人的学校,比如河南的黄淮学院等。
所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看学费就可以区别出该校以前是二本还是三本。虽然有的三本实力比二本还强,但还是要考虑家庭的经济背景和自己的高考分数,合理填报。
三本院校包括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所有本科专业。部分考生喜欢名校的独立学院(属于三本民办学校),分数线有可能比公办学校还高。但对于独立学院,你需要知道其也是属于民办学校。
1. 独立学院也属于民办学校
按国家红头文件规定,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由此可以看出,独立学院是不属于公办学校的。但在以前,很多独立学院都不提自己是民办的,在招生广告宣传中没有“民办”的字眼,而是对学校名称的前半部分“XX大学”进行宣传,给人一种自己就是该大学一模一样的,使得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还弄不清自己的身份。
在2008年2月,教育部通过不断调研、反复征求意见,出台了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文件中明确规定:“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此,多年来独立学院“半公半民”的暧昧身份宣告结束。
2.独立学院目前并不独立
独立学院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当时是为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国家鼓励公办本科院校结合社会资金,举办独立的学院。
然而自独立学院成立以来,引起了不少争议。争议的核心在于独立学院并不独立,与母校的关系并不明确,因此被指责为“带着红帽子的民办大学”、“山寨大学”。
为此,2008年教育部专门出台《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要求所有的独立学院在今后5年里,或回归母体,或转成普通民办,或自生自灭。如今,5年的过渡期早已经到期,但独立学院的转型仍步履维艰。
但也有部分学院转为民办学校,比如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转设为厦门工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转设为郑州工商学院等。
独立学院以后的前程不知如何。
3.独立学院分数线高
独立学院的分数线高于很多二本学校,甚至在去年高考中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在第一批次计划招生80人,最低投档分数线为646分,位列老牌名校武汉大学之前。
以一个一本线的分数,上了一个三本的学校,这也是很多同学在报考志愿时发生的失误。
这也是由于独立学院和所属学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可以使用浙江大学的图书馆资源,在社团活动时也与浙大学生多有交流,甚至可以通过某些项目进入本校学习,这也是使得许多独立学院分数高的原因。
4. 如何报考独立学院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独立学院仍属于民办的三本院校,以后的前景尚未可知,虽然与本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按照国家的意思早晚还是要独立出来,因此在报考的时候要慎重。
如果能考到一个接近一本线的分数,是没必要去这些独立学院的,如果自己的分数在二本线中部,参考以前院校的排名,可以选择合适的独立院校,但要考虑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
从去年起,很多地方实行了二三本的合并,其实合并只是形式上的合并,当拿到填报志愿的书籍时,才发现原来三本的学校大部分被划归到二本B当中去了,学费也和原来的一样,还是高昂的上万甚至几万的学费,我相信大部分的学校的老师也会和原来的配置一样,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说,如果选报独立学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本院校,我觉得还是参照原来的分数线进行填报,差别不多。
举一个例子说明,我有一个学生,想要报考厦门大学的独立学院,她的分数贴近二本线,但是超出不多,如果报二本A的话,都是她不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儿,而她对厦门这个城市和这个学校情有独钟,甚至在高考完自己跑到了厦门专门看了一下学校,才确定要报的,她坚持到只报这一个学校,觉得自己的成绩按照往年的成绩分数线来说的话是可以上的,结果证明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和她一批走的学生也都是如此,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