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孝有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关于孝的古文化常识

2023-05-31 09:32 综合 0阅读 投稿:小编

很想多搜集一些有关“孝”的知识,同网友们互相讨论学习吧。

题主:谁能告诉一些,古代关于“孝”的文化知识?

用今天的衡量标准,道德模范应当起典范作用。孝为天下先,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俭行,自古忠孝两难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有关“孝”的文化知识很多。我个人也是肤浅地谈一下。

1.尽孝道。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在上,孝敬是应该的。孩子的一切,发肤自父母所赐,从咿呀学语,到正步行走,学文化,憧礼仪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尽了孝,父母才感到欣慰。古代有二十四孝之说,也就是有24位孝子,比较著名的孝子有介子推等。
与孝有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关于孝的古文化常识图1

东周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有一段逃亡的故事。晋国国君家里内部闹矛盾,重耳被迫逃亡。由于邻国霸主秦穆公也讨厌晋君内定的储君,一场动乱之后,秦穆公决定支持重耳回国,重耳才以长子的身份继承王位。自此,就有了“孝为天下先”。这段逃亡路,最悲催的是,身份高贵的重耳,落魄到吃了上餐愁下餐,粮食吃完了只能拿野菜野果子充饥,人言三月不知肉味,可重耳身心疲惫不堪,睡梦之中也想吃一顿肉。下面一帮不离不弃的谋士,也都跟着主公着急。此时,介子推挺身而出,他咬紧牙关,拿着利刀,剜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然后,烹熟呈送给主公重耳,主公自此恢复精神,并在秦穆公的帮肋下夺回晋王的宝座。再然后,晋文公励精图治,成为新一代霸主。

论功行赏之际,有谋士陈述昔日的苦难,介子推才被举荐上来。介子推的人呢?早已隐居在山林之中,陪伴着年迈的母亲。不过,主公重耳还是找到山上来了。如此忠心之人,必须被国家重用!十多日过去了,介子推母子俩还没找到。焦急的重耳决定放火烧山,看这位孝子往那儿藏身去!孰料,介子推不愿受封,不求高官,陪着母亲葬身火海,就是不肯出来。结果,介子推同老母亲离开了这个世界,化着一缕轻烟,消失在远方。此情此景,晋文公潸然泪下,重葬救命恩人,此山被命名为介休山,该县后来改名为介休县,沿用至今。“二十四孝”中的介子推,名垂青史,美名扬四海!
与孝有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关于孝的古文化常识图2

2.守孝心。

心存孝道,天地广。封建社会近两千年历史,“天地君亲师”,也被统治阶级所用,来巩固统治的效果,守孝经自然有些糟粕。天为大,地为天生。领地大,国君就是霸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臣为君守孝义,死心塌地卖命,臣子毫无权利,只尽义务效忠国君,君臣不平等,不合理呢。而双亲为大,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夫要妇离,妇人必须被休,父子间也不平等。师徒如父子,师命难违,也说明师徒不平等。这愚孝,现在并不提倡了。下辈对待上辈,怀有敬意,恭恭敬敬,一份孝心还是要有的。谁家的小棉袄,惹得双亲爱?听父母的话,小棉祆才算有孝心。还有好多的文化知识,是关于守孝的。

综上所述,孝敬老人,是好传统。传递正能量,从现在开始。拋砖引玉,恭请继续发掘!
与孝有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关于孝的古文化常识图3

原文:佛问诸沙门:“亲之生子,怀之十月,身为重病。

释义:佛陀问弟子们:母亲生孩子,怀胎十月,身体就仿佛生了一场大病。

因为佛陀这个问句太长,前面是描述父母养育子女的困难,后面是提问:你们认为该如何报答?

女人在怀孕期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理变化,比如厌食,呕吐,皮肤长斑,失眠等,就好比得了一场重病,这个病的时间有十个月。并且,还牺牲了美丽的外表。绝大多数女人怀孕期间,身材走形,面容变丑,有的完全像变了一个人。这对于女人来说,损失是巨大的,女性的魅力是她在社会上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她可能会因此失去经济来源甚至伴侣。

孕期的生理变化,主要还是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造成的,还有和这个胎儿有关。《佛陀圣传》就记载,摩耶夫人梦到白象入怀,从此有孕,她并没有像其他孕妇出现各种痛苦,并且要求受持八关斋戒。舍利弗尊者的母亲怀他时,一向辩论败给哥哥,可是这期间每次辩论都获胜。什么样的人能孕育圣人?积德行善。就算没有遇到大圣人,行善积德的人,会感召来报恩还债的孩子,身体的痛苦就小。当出生时,孩子怕母亲痛苦,紧紧蜷缩,能顺产。否则就相反。~选自《佛说孝子经》解析

声明:壹生活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5014927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