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我们先来看看整首诗: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整体是什么意思呢?第一句是“戍楼更鼓声断了往来的行人,边塞的秋天里有一只大雁在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亮。有兄弟但是已经分散到了各个地方,也没有家所以没办法问到是生是死。寄往回家的书信常常送不到,更何况是现在这个战乱的时候。”
整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来,当时作者是在战乱不断,远离家乡并且还不知道兄弟生死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所以不能用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类的思乡情怀的诗去做比较。因为杜甫在诗里表达的思乡,其实更多的是忧乡,他在忧虑兄弟怎么样了,也在忧虑家人怎么样了。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 “ 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出自我国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首诗。 “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的意思就是:“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明亮”。 “露从今日白”是说时令,从侧面描写环境,在本诗中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霜露寒冷,自然想起故乡和亲人。 “月是故乡明”则是作者自然流露出来的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情感。 此诗首联与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乱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所,杳无音信,于是思念牵挂之心油然而生。特别是入秋后进入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离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