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三者内涵

2023-05-09 09:58 综合 0阅读 投稿:小编

这句话出自《论语》,孔子对他的学生说的。大概意思是有仁有智慧的人不会感到迷惑,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感到忧愁,勇敢的人不会感到惧怕。

其实这句话说的是圣人的一种境界。基督教徒可能可以达到。普通人的一生,很难达到,至少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是这样。

智者不惑

世界很复杂。在万千世界中,我们不可能不会产生迷惑。只有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学生有学生的困惑,成年有成年的迷茫。只有不断提高自我,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为之努力奋斗,只有有足够自信,对过去现在未来都有精准的定位预测,才不会感到迷惑。

仁者不忧

心怀善念,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心胸开阔,有大的格局,就不会经常为日常一地鸡毛而烦恼太多了。我有个同事一心向善,乐于助人,从来不吃肉,无论天气如何,无论工作怎么繁忙,每天到公司他都会笑脸问候遇到的人。大家都以为他四十多岁,其实他已经快到退休年龄了。我想就是因为他心宽,包容,开放,心怀宽广是以不忧。

勇者不惧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将会过去,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无论生活给你出了什么难题,你都有勇气去面对,去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怨天尤人。勇敢的气质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当然我不提倡鲁莽的勇敢。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评述】

知,通智,智慧的意思。忧,忧患。惧,害怕。

先说,知者不惑

智慧是什么?

智慧是掌握理论的人。

理论是什么?

物理、数学、化学、管理、营销……

这么多的理论,叫人怎么办?

说真的不要太过担心,因为这些理论的背后核心是——为人服务,改善人的生活而已!

为人服务是什么?

这就是儒家所说的善,王阳明所说的——致良知。如何理解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三者内涵图1

懂的了这个道理,看待任何事物自然就没有疑惑。为什么这么说?举个例子,我们如何判断一件事物对不对?很简单从这件事物是不是对人有益,是不是能改善人的生活。这就想马云做淘宝一样。马云为什么在大家不看的情况下坚持做淘宝?就是马云看到了电商购物能改善人的生活方式。可见,懂的致良知的人是充满能量的,看待问题是清楚的。这就是“智者不惑”的真意。

再说,仁者不忧

仁者?

什么是仁者?

仁者放在现在来说,就是身居高位的人。

身居高位的人忧的是什么?

是所管理的所有事物是否安定兴盛。

那要如何做?

用仁。

为什么这么说?

有句话说的好“得民心者得天下”。那要如何得天下?如何让天下人不造反?

很简单——对天下人真心的好。

对天下人真心得好,是什么?

这就是仁。

大家想想看,天下人都好了,作为最高管理者,还有什么好忧的。是以“仁者无忧”。

最后说,勇者不惧

勇者什么都不怕,这很容易理解。但人如何才能有勇?这是很多人常问的,也想知道的。如何理解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三者内涵图2

那如何才能有勇昵?

信仰。

信仰是什么?

是相信一种理念。

理念是怎么来的?

理念来自于理论。

那要如何相信一种理论?

要相信一种理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理念(理论)的正确性;2、要深入研究理论。

这如何理解?

错误的理论,人是不可能相信的。人都不相信了,怎么可能变成人的理念?至于深入研究就更容易理解了。试问,一个人从来都不去读的理论,谁会盲目的相信?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坚信儒家的人来说,必须坚信“致良知”。

如何理解这句话值得商榷,我心存疑虑,有点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甚至怀疑解释有点离经叛道。

如果说智人不惑,那么孔子为什么向老子问道?现在人为什么不知人从哪来,暗物质是什么?如果说勇者不惧,那孔子为什么在战乱中乱跑,只有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是白痴。

孔子认为智(知),仁,勇是君子的品德,子弟们不懂追问什么是仁知勇? 这句话应当是孔子作出的答复。“者”的用法很多,古代智和知通用。

合理的理解应当是:没有疑惑叫知,有疑惑就不是真知(这和笛卡尔对知的理解相一致)。无所畏惧叫勇;无忧叫仁(孔子对仁的解释很多,仁者爱人,杀身成仁)。知,仁,勇是君子应该具备的品德,而不是已经做到了。孔子问道,周游列国乱跑,就有合理解释。说明孔子也不是真君子。对普通人也有借鉴意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不惑,有惑不是真知,要虚心学习。杀身成仁是真勇。不知天高地厚是莽夫。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是白痴。仁者爱人,先人后己,少计较个人得失,就少忧患。

后人的解释未必是孔子的原意,不过都要孔子背锅。

声明:壹生活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5014927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