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耕作制度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土壤的略夺式获取,随着化学物质的无序使用,有些病菌就会随之改变,对某些常用的防御物质产生了抗性;而且,一种作物得病并不是仅有一种病菌在作祟,可能有细菌,也可能有病毒,还有多达好几种病菌在侵染,于是我们就把多种不同杀菌机理的杀菌剂混合在一起用,这就出现了复配制剂,如唑醚-戊唑醇。

唑醚-戊唑醇是由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复配而成的一种新型杀菌剂,是甲氧基丙烯醛酸类(吡唑醚菌酯)杀菌剂跟三唑类(戊唑醇)杀菌剂的结合,扩大了杀菌谱,让它俩的缺点得到了互补,提高了防治效果。
吡唑醚菌酯是具有保护,治疗和叶片渗透传导性强的杀菌剂,但在作用方面,它侧重于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差,内吸性差,仅限于局部内吸。
你想,作物有了病害,大多是已发生了有了症状表现了,我们才会发现,这才肯用杀菌剂来拯救,恨不得马上喷马上见效,谁还愿意用侧重于保护的杀菌剂呢?于是我们就去选内吸性的,铲除性的,治疗性的杀菌剂。
而这个时候,戊唑醇就走入了我们的视线。
戊唑醇是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有较强的内吸活性,同时也有保护和治疗的作用,可被植株快速吸收并向病部转移,快速杀灭病菌,并且还有一定的控旺作用,能使根系发达,叶绿杆秆壮,增加有效分蘖,提高产量。

戊唑醇的杀菌作用偏重于治疗,而保护性较弱。任何一种药物都有一定的侧重点,不可能是万能的,连杀带防,无疏漏之处,难道它有"金钟罩铁布衫"的能力吗?
我们用杀菌剂,杀虫剂时,都是希望它们药效长点好,不但立即灭了病菌,修复创伤,而且还想让它们多待些日子,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于是吡唑醚菌酯又出现在我们面前,能不能把它俩撮合成一块呢?于是吡唑醚菌酯就和戊唑醇配对了,成为了天作之合的一种杀菌剂一一唑醚-戊唑醇。
唑醚-戊唑醇主治白粉病,霜霉病,黑星病,叶斑病,菌核病,早疫病,炭疽病,立枯病,叶枯病,锈病,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病等作物叶部,根茎部,穗部等部位的多种真菌性病害,局具有良好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水稻上常见的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黑粉病,白叶枯病等,除细菌性的白叶枯病之外,像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都可以用唑醚-戊唑醇来进行防治。

像水稻纹枯病,在其发病初期可使用唑醚-戊唑醇,防治适期重点在孕穗至齐穗期,发病严重的也可以提前到分蘖期。至于所用浓度,那得根据你所选择的药剂说明来兑。今日母亲节,㊗️天下父母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祈祷][祈祷][祈祷][玫瑰][玫瑰][玫瑰]
唑醚·戊唑醇是由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的复配而成,具有保护、治疗、铲除功效,可以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纹枯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曲病、玉米大小斑病、果树上的炭疽病、斑点落叶病等。同时,唑醚·戊唑醇具有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延缓作物衰老,提高抗逆性,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唑醚·戊唑醇能防治水稻纹枯病吗?当然可以,戊唑醇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常用药剂,既可以预防又能治疗水稻纹枯病;吡唑醚菌酯对稻瘟病防效好,也可兼治水稻纹枯病,在发病前及初期施用有不错的防效,所以选用唑醚·戊唑醇防治纹枯病是相当好的。一般每亩使用量为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40-50克。考虑到用药成本及促进农药减量增效,唑醚·戊唑醇应该在水稻中后期使用,水稻生长前期可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合理使用单剂预防及治疗。

在水稻上使用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与三唑类杀菌剂复配制剂还有苯甲·嘧菌酯、肟菌酯·戊唑醇、苯甲·嘧菌酯、戊唑醇·嘧菌酯、氟环唑·吡唑醚菌酯、己唑醇·吡唑醚菌酯等,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复配制剂有一个好处,可以延缓病原菌的抗药性,发挥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