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白蘋洲喜欢:王维/唐《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雄浑遒劲 逼真传神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一个“大”字,道出沙漠最突出的特征;一个“孤”字,状写出一缕青烟直上云霄的情景,富有神韵;“长”“圆”二字,朴实无华,却抓住了事物最本真的状态,描绘出圆圆的落日下黄河水静静流淌的画面,逼真传神。

一、作品原文: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二、诗文理解:
(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
(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重要经历: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安禄山军陷长安时曾任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悠哉生活。
作品风格:前期诗歌风格浑厚,有较清新的生活气息,后期诗歌多反映他隐逸生活,其间多山水田园情趣。其边塞诗多慷慨激昂,显示出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
代表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暝》等。有《王右丞集》传世。
四、诗句赏析:
首联:交代出使目的和经过的地方(居延)。
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蕴含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的内心的伤感和怨愤。
颈联:一个“直”字,表现出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一个“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描绘了塞外雄奇壮丽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尾联:叙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从侧面表现了战事的频繁,赞扬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五、特色品鉴:
《使至塞上》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上的艰难行程,描绘了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抒发了诗人难以派遣的抑郁,孤寂之情。
1、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行程之艰,描绘了壮阔奇丽的景象,首尾两联叙事,中间两联写景。首联交代了此次出使的任务。在叙述中抒发了诗人因受排挤而产生的无限落寞之情;颔联写景虚实相生,传达出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颈联融情于景,刻画了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尾联叙事,衔接首联。
2、雄浑遒劲,逼真传神。
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一个“大”字,道出沙漠最突出的特征;一个“孤”字,状写出一缕青烟直上云霄的情景,富有神韵;“长”“圆”二字,朴实无华,却抓住了事物最本真的状态,描绘出圆圆的落日下黄河水静静流淌的画面,逼真传神。

六、结束语: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当时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旨出塞宣慰,查访军情。这实际上意味着王维被排挤出朝廷。诗人单车问边,虽有孤寂之感,但更多的是凌云之气。此作于赴边途中,写出沿途奇特壮丽塞外风光,极尽沙漠最突出特征,意境雄浑,视野开阔,逼真传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世人奉为经典,历久不衰。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在盛唐诗人之中,王维是多方面的作家。
9岁就以文才出名,19岁“赴京兆试,举解头”,在这批人中间选拔的第一名,就是“解头”,21岁便成了进士。
他对各体诗歌都很擅长,诗名也很大。他的“山水诗”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与孟浩然齐名。
而这首送别诗,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首,“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为千古绝唱!
这首诗在当时就已经请成了乐曲。
中唐大诗人刘禹锡《与歌者》诗云:“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
自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由于乐曲的广泛流传,“阳关三叠”,就成为人所共知的名作。
更万首绝句,亦无复近,古今第一矣。顾云:后人所谓《阳关三叠》,名下不虚。
而就诗论诗,它也是出色的作品。
这是王维送他的朋友到安西去作使者。(题目上的“使”是动词,是出使的意思。唐朝在西域设置了安西都护府。)
从长安到安西的一段路程,在后世的相当长的年代里是比较荒凉的,但是在当时,唐朝国力强盛,沿路非常富庶。据《资治通鉴・唐纪・玄宗纪》的记载,从长安向西直到唐帝国边境的一万二千里间,人烟密,桑麻遍野。甚至说,由于社会的繁荣安定,远行人用不着携带粮食和武器。元二奉命出使安西,王维就在渭城同他饯别。
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天空下过微雨,平常飞扬的轻尘,被非常微细的雨珠沾住了,空气新鲜而湿润。客舍旁边柳树的新生的枝叶,在雨后更加青翠,逗人喜爱。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现在看到依依杨柳,不免有惜别之情。但是,心中眼前,都是一派春天的气象。但这时送别行人,只有留恋,并无伤感。
元二去安西,从长安城西的安远门出发,跨过陇山,穿过河西走廊,在现今甘肃省敦煌县的西南过阳关,然后进入安西境。这条路,即所谓“阳关大道”。在送行的筵席上,自然会想到:只要一分手,彼此就会山川阻隔,天各一方,于是产生依依不含的心情。
已经喝干了无数杯告别的酒了,最后,送行的朋友又斟了满满的一杯:“劝君更尽一杯酒”(请您再干一杯吧),当行人推辞说不能再喝了的时候,送行者进出肺腑的语言:朋友啊,你要知道,走出阳关以后,就再没有老朋友了!再想这样朋友集聚,满杯畅饮,也不可能了。这时怎能不ー干而尽。“西出阳关无故人”真是绝妙的一句诗,多么深情,多么婉转!送行者不说目前彼此的难分难含,也不说老朋友远去的感伤,却从对方着笔,说行人在异乡不能见到这些老朋友了,所以这杯酒,贮满了老朋友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