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地形特点找水: 1、“撮箕地,找水最有利”。三面环山的撮箕地,地下水集中流向撮箕口,所以在撮箕口附近打井,出水量较多。
2、“两山夹一沟,沟岩有水流”。两山之间夹一沟谷,在河谷下游两岸的岩层中容易找到水源。
3、“两沟相交,泉水滔滔”。两沟交汇之处的山嘴下,可能有泉水流露,在这里打井,水源较为可靠。
4、“山嘴对山嘴,嘴下有好水”。两个山嘴相对、距离相近,两个山嘴之下地势平坦,在锁口之处打井,容易打出水来。
5、“两山夹孤山,常常水不干”。如果孤山底下的岩层,因岩性的局部变异而成为隔水层时,它就能阻滞地下水的流动,而在孤山的上游打井,便可以出水。
6、“两沟夹一嘴,下面有泉水”。两边山较长,中间有一短山,在中间山的山嘴处,若是上有透水层,下有不透水层,在倾向低处打井,就能出好水。
7、“大山低嘴下,打井挖泉水量大”。大山连接得很远,向一头倾没,在其倾没端适当地形之处的含水层中,可以找到地下水。
8、“山扭头,有水流”。因山扭头而造成的山湾低处,阻滞顺山流来的地下水,在含水层中富集,打井有水。
9、“凸山对凹山,好水在凹间”。一个山的形状向对面凸出来,另一个山的形状向里面凹进去,凸凹直接相对,在凹山低处水源很好,打井水量多。
10、“大山突一咀,打井多有水”。长山中间突出一条较短的山,在此山咀倾斜方向的低处打井,一般都能出水。
11、“湾对湾,水不干”。两个山湾正面相对,在湾的中间发现浸水或者好水植物出现,是山中积压水的表现,在这里打井,有好泉水。
12、“两山相接头,下有泉水流”。
寻找山泉水水源,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就拿我家找水源的过程来聊聊心得吧!
由于我家九三年就住在郴州来了,到了一六年我父母要回老家住,才把老家房子从新起换,有了新房子,也想搞成城里一样,水电入户,那么自来水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于是找水源成了头等大事。由于二十多年没在家,小时候上山砍柴所知道的水源都让村里的家们已经先占用了,只好到山沟沟里到处去寻找,顺着有小流水的地方一路而上,到了源头地一看,水很清凉,可流水口周边都是和黄铜一样的颜色,村里老人家说,这样的水不能喝,矿物质太多,对身体不利,我还不信,捧了口水偿了下,还真不行,呷口的。这种水流过的稻田,禾苗都不那么长,产量也不高,不过稻米的味道挺好的,必经是冰水米吧。题外话不说了,还是说找水源吧,后来又在渠道下很陡峭的圹上找到一水源,偿了一下,味道不错,真的是农夫山泉,有点甜的感觉,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水接回家了,说到这,你以为我成功了吧!没有,这水源还是不行,这是水渠渗透的水,如果不下雨,这水很清澈,但下雨就是混的,要是水渠上有农户杀虫就更至命了。好在工夫不负有心人,后来还是在离家很远的一个山沟里找了合格的水源。






农村山上寻找地下水源,如果你即沒有野外生存经验,又沒有相关知识,那确实有点难度,这里我就教大家如何识山寻水

。大家都知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么一句话,想要在山上寻得水源就必须得学会看山形,也就是山脉的走势,一座山肯定是高低不整,沟壑纵横,虽然外面有林木的遮挡,但是外形上还是大体看的清的,至少你可以看到山的一部分,当你人在山中时,你就要走到山顶高处,视野开阔地带,甚至可以爬到山顶树上以便更好的观察山势,如果你是在山下,那就要尽量往山外围走,到一定距离后,跟据自己视野所及,看到整座山大概的一个外貌就可以了。不管是身在山里还是在山外,找到合适观察位置后,你就要开始寻找哪里山势平缓,山与山之间是否有峡谷,或者是沟壑、山凹,因为只要是这种山形地势,一定存在水源,而且是地表水居多,如果沒有地表水,你可以在这种地方低处,找到较为潮湿的土层,直接挖下去也能找到水源,综上所述,在山上要寻得水源,其实也并不难,只要找到关键位置

寻找长流水的水源一般要通过河沟和山区的水田来寻找。山区的河沟里的水都是山泉水汇集而形成的,所以要想找水源的源头,最好的办法就是顺着河沟往上走,每遇到岔口(有水源注入的小水沟),就先沿着最小的水沟往上寻找,一般很容易找到最近的水源,这样的水源,可能会有很多,越往河沟的上游走,水源会越来越少,但是越往上的水源越干净

山区有很多建在山腰的水田,冬季水稻收割以后,水田变干,这个时候可以挨个水田进行查看,凡是有小水池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有地下水,我们山区很多人家吃的都是这种天里的地下水

寻找半长流水的方法
在山区有些潮湿的地方平时并没有活水流出来,但是每逢雨季到来的时候,这些潮湿的地方总会有大股大股的水流出,这些地方其实也是水源地,只不过这些地方的水源比较深,需要大井才能获取更多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