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类有着非常多种多样的饮料,在各种酒类、茶水为主场的情况之下,也还有一些比较冷门、少见的饮品存在着,比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红茶菌就是一种比较古老的酸性饮品。

红茶菌到底是什么?
说起红茶菌这种东西,可能很多年轻朋友会比较陌生,其实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期,它也有不同的名字,比如“海宝”、“醋蛾子”、“蘑菇茶”、“康普茶”等等。其实在80年代的时候,红茶菌一度在国内曾红极一时,只不过很快就销声匿迹了,辗转流出传出去之后,前些年又换了个“红茶菌”的名字一度风靡欧美。
红茶菌的本质和形态其实跟我们的泡菜水非常的像,只不过是菌的种类有所不同而已。
红茶菌的外观一般都是有点类似于苹果醋似得液体,质地稍微有一点不那么的清亮透明,上面会有一片好像海蜇皮一样的生物膜漂浮着。就是因为它这种奇特的外观,好像漂浮在海水中的“宝物”,所以也被叫做“海宝”。
红茶菌的真实成分其实跟“红茶”并没有直接关系,在制作红茶菌的时候其实不管用什么茶都可以,甚至不用茶都可以,茶只不过是一个风味的添加而已。它主要是由三大类菌群发酵得到的,这三大菌群就是与我们人类很多食物都息息相关的:乳酸菌、酵母菌和醋酸菌。

红茶菌种怎么制作?
红茶菌的制作过程跟泡菜很相似,有主要发酵作用的“菌种”并不是里面漂浮着的那片好像海蜇皮一样的菌膜,而是存在于液体中的三大菌群。
那层菌膜其实主要是三大菌群中木醋杆菌代谢的纤维素生成的,它本身没有多少价值,也不是越厚越大就越好,我们人类基本上是无法消化吸收纤维素的,它只是对于发酵有些许辅助作用罢了。但由于这层菌膜是液体中发酵生成的固体,所以很多人就误以为这层菌膜是“精华”、是“菌种”,虽然用它放入新的一缸糖水混合液中,也确实可以继续产生发酵效果,但那是因为菌膜上沾染的三大菌群,并不是因为菌膜就是所谓的“菌种”,真正的“菌种”是缸内液体中的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吃过类似于红茶菌菌膜的东西,比如我们在很多零食、果冻、甜品中会吃到的椰果,就是木质醋酸菌的代谢产物的一种。它其实跟椰子没有太多关系,只不过是用来培育木质醋酸菌的培养基可能含有一些椰汁成分,就会让其产生的菌膜带有椰子的风味,红茶菌的菌膜也是如此。
现在用来制作的红茶菌的酵母菌、乳酸菌和醋酸菌都是可以购买到的,甚至现成的菌液和菌膜也都能够买到,但是并不建议尝试自制。

为什么不建议自制红茶菌?
其实发酵制品都存在一定被杂菌、有害菌污染的可能性,做过泡菜的朋友也多少会遇到杂菌污染导致泡菜霉变、馊腐、“生花”的问题,但为什么泡菜可以自制,但红茶菌不建议自制呢?
1、首先是因为难以判断
现在很多人对于红茶菌还是比较陌生的,曾经它也只是在80年代左右流行过短短的一瞬而已。所以很多人没办法准确的判断自制的红茶菌是不是卫生的、是不是可以饮用的,在国外流行红茶菌的这些年里,饮用红茶菌后出现呕吐、感染、过敏、酸中毒等等情况并不算稀奇。
2、其次是因为进食方式不同
泡菜虽然和红茶菌都是利用发酵得到的东西,但不同的是泡菜主要是吃菜,而红茶菌主要是喝里面的液体,有些人还会喜欢吃那层菌膜。所以就算泡菜和红茶菌同样都是被杂菌污染了,泡菜上真的能沾染到的有害物质毕竟还是有限,但是喝红茶菌喝的可是菌液,这可能会带来的风险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3、红茶菌的各种“传说”并没有切实的根据
哪怕在之前比较流行红茶菌的地区,对于红茶菌的定位也是“饮料”,虽然可能有些商家会说的天花乱坠,但是它说到底就是一种“饮料”而已,找不到切实的证据能够证明红茶菌“传说中”的那些效果真实存在。

最后总结一下:
并不是说红茶菌本身有什么问题,作为一种古老而原始的酸性饮料,红茶菌是比现在一些高糖分、有色素的饮料要强一些的。但是制作红茶菌这件事本身需要一定的知识、较强的操作能力和耐心,不然的话就可能会产生负面的效果。而且很多人对于红茶菌也只是处于好奇才尝试而已,它的滋味虽然不算难喝,但是其味道距离“好喝的饮料”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权衡之下实在是不太建议冒险又浪费时间的自制。
红茶菌是一种用糖,茶,水加菌种发酵出来的养生饮料,不仅味道好,还有很好的养生保健的功效——发酵本身能产生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其本身的酸度又抑制了有害细菌的生长,尤其对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疑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那么,红茶菌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呢?
容器选择:
最好使用玻璃容器(能观察发酵变化)。不能用铁制、铝制、铜制等金属容器培养红茶菌。刚开始培养红茶菌时,容器一定要用蒸煮或开水烫的办法消毒,以减少杂菌感染的机会。
培养液配制:
培养红茶菌的原料是茶水加糖。茶叶用红茶、绿茶、花茶均可。茶叶品质对红茶菌影响不大,故应选择价廉者。但霉变的茶叶不能用来培养红茶菌。糖可用白糖、砂糖、冰糖、葡萄糖或蜂蜜,其中以葡萄糖培养红茶菌生长最快。不要用饴糖、红糖培养红茶菌,因其杂质多,培养出的红茶菌味道不好,而且容易发霉。水要求洁净即可。糖、茶、水的重要比例是5:0.1~0.4:100。配制过程是先用开水沏茶,趁热把糖溶化于其中,等茶水凉后再滤去茶叶,茶水温度降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