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斧柯悬泉寺位于太原市阳曲县西凌井乡前斧柯柳林河畔,景区由汾河二库专用公路和太古铁路进入,交通十分便利,景区内分布着秀丽奇特的自然景观,也保存着历史文化明珠--千年古刹,据碑文记载,这里原为晋王府的“柴炭之地”。也就是晋王朱㭎家里柴火的砍伐区,在古代皇家砍伐区是禁止民间砍伐的。前斧柯悬泉寺就是修在禁区里的皇家家庙。
现在的前斧柯悬泉寺,从山门到古栈道顶端总长度有980米。山门前,清澈的泉水从20多米高的山崖上流下,宛如晶莹剔透的珍珠一般,这便是悬泉滴水,也是前斧柯悬泉寺名称的由来。
走进山门,是立着长长短短小木棍的“平安壕”,相传明末清初的太原名士傅山就在此隐居数月,躲避清廷的招抚。
伽蓝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堂、经阁楼、七佛洞、古栈道等景观,一处一景,各有特色。其中大雄宝殿背靠石壁,面对汾河,殿内西山墙,保留有部分明代所绘之壁画,内容为十二药叉神将和十二圆觉。
大雄宝殿东侧的地藏殿是悬山式建筑,地藏王菩萨端坐正中,两侧为铁铸的十殿阎君。地藏殿东面是观音堂,观音菩萨像是明代所塑,保存完好。观音菩萨的底座下原有一泉眼,泉水常年不断。观音顶上建有经阁楼,上面的释迦摩尼像也是明代留存。
总体来说,前斧柯悬泉寺是一处集“古、秀、悬、奇、险、野”为一体的景观。寺内有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殿、藏经楼、观音堂、七佛洞、龙王殿、罗汉洞殿堂等景点,还有两层千米古栈道,悬泉滴水瀑布,石映山门等奇特景观。登上悬泉寺最顶层环顾左右,漫山绿遍、群峰竞秀,汾河二库尽收眼底,美景环现,极富观赏价值。
目前,第一至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共有4295处。山西以452处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首位。其中,太原占据33处,而前斧柯悬泉寺就是阳曲县5处中的1处。
前斧柯悬泉寺这个词,人们一念起来,有点拗口。其实,前斧柯是一个村落的名字,而寺庙的名称是悬泉寺。前斧柯悬泉寺行政上归上阳曲县,官方地名是西凌井乡前斧柯村官山汾河畔。其实该处地理上紧挨太原北部城区,与尖草坪区同样的国保单位——窦大夫祠、多福寺都是左邻右舍。从交通情况来看,要么从崛围山下的呼延村往西北盘山20多公里即到;要么先去阳曲县后再折往。
悬泉寺整个建筑建造在半崖峭壁间,分上中下三层。大雄宝殿亦面阔三间,深为两间,坐北向南,背靠石壁,面对汾河,殿内塑有三世佛坐像,台下左右两侧立护法金刚。西山墙壁画为十二圆觉菩萨,为明代所绘。大雄宝殿东侧为地藏殿,悬山式建筑,里面为地藏王菩萨和十殿阎君铁铸像(明正德年铸造),形态逼真,工艺精妙,为珍贵文物。值得一提的是,游客站在二层栈道顶部龙王洞山顶,汾河二库全景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除了寺庙本身的历史文物价值与周边优美风光。它的来历也颇受关注。据说,该庙是朱明王朝的家庙。明朝朱元璋三子选此地建庙修祠,他的后裔终将这里建成了“晋藩国主香火院”,也即“晋王府家庙”。此外,据说该庙还与明清之际的太原籍的大思想家、文学家傅山有关,寺里有一个石槽,称为“药王槽”。官山一带有疾苦的百姓们听说傅山先生隐居于此,便纷纷前来悬泉寺找他求医问药。
一座朱家庙,半部王府史。游官山悬泉寺,品赏王府家庙,或许是我们更好地读懂明朝藩王治家伦理的一把钥匙,再加之傅山先生在此隐居行医的美好传说,千年古刹虽经世事沧桑之变,风骨不改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