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总黑平安保险公司,为什么还有人敢买平安保险

2023-05-26 08:56 综合 0阅读 投稿:小编

现在只要实事求是去评价平安产品的都会被喷成是在黑平安,有这种想法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平安的业务员,平安的培训是非常好的,培训出来的员工自豪感很强,忠诚度很高,业务员挣不挣钱反正也都是劲头满满,觉得能成为平安的一员相当荣耀,殊不知自己压根和平安没一点关系,都只是被洗脑后的结晶。

只要有人客观公正的去评价平安的产品提出缺点时,就会被喷成不懂保险,被喷成在黑平安,被喷成是什么树大招风。我就呵呵了,难道别人都闲着没事练打字玩儿呀?保险产品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为什么公正的说出平安的缺点时就成了是在黑它呢?平安的产品的缺点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为什么就不能说了呢?

一些业务员动不动就会说“平安产品不好能卖那么多吗?”“产品不好为什么那么多客户买呢?难道客户是傻子吗?”我可以非常不客气的说,买保险时,很多客户还真是傻子,因为客户根本一点不懂保险,全凭业务员忽悠,全凭业务员用礼品等去诱惑购买。我更可以绝对的告诉大家,保险产品的好坏和卖的多少压根没一点关系。卖的多并不表示这个产品就一定好,那是因为懂保险的人太少。当然也不是说卖的少的就一定好,只不过中国人只相信品牌,因为不懂,业务员不能用产品来说服客户的时候就只剩下用品牌说事儿了,但其实,保险的好坏又和公司品牌无关,保险看的是合同,是条款。只不过一些所谓的“大”公司一直在用广告给中国人洗脑,让中国人觉得保险就应该分大牌和小牌,实际上,这是错误的,不过,这也很适合国情,因为中国人真正懂保险的人太少了,保险,只有条款才是王道!

昨天,得知老家的一个女人去某家号称国内前五强的一家保险公司上班了,我很吃惊,因为她最多只有初中文化,甚至都没有。就是一个40多岁邋里邋遢的农村妇女,转身就成了卖保险的了,如果中国的保险公司还一直这样做下去的话,中国的保险业永远也好不了。

中国的保险需要高素质的人去做,应该靠专业去做,应该是站在客户的立场去为客户公平公正的挑选保险产品,而不是靠死缠烂打,请客吃饭,送送礼品,自卖自夸。更不应该把精力都放在如何练习营销话术上,而是应该多学习些实实在在可以帮助客户的专业知识上。

手疼,先写这么多。

保险公司人士看到,特别平安人士,敬请谅解!

黑保险公司的网友不是因为保险理赔被拒保,就是缺乏保险常识跟了坊间的传说起哄;他们没有事实根据,以偏概全纯属蒙昧之举。但是,随着全民素质的提高,老百姓保险意识的增加,全国各大保险公司的业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然而,值得各家保险公司的反思之处勿容忽视。少数保险业务员出于业绩的考虑,没有如实告知保户一些重要事项,导致投保人在出险时,申请理赔遭到拒绝。

在保户方面,诸多投保人没有耐心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和《健康告知》;听信保险业务员的一面之词,结果“上当受骗”。“商业养老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中都有此类现象,在“商业医疗保险”中显得更加突出。为什么有些人总黑平安保险公司,为什么还有人敢买平安保险图1

“商业养老保险”具有周期长,年化收益较低的特点;收益基本与银行定期存款持平,跑输银行理财产品。但是,保险业务员在解读相关条款时,片面夸大了其高收益之处,没有算清楚总账。导致投保人在缴纳了一二年保费之后,发现非但没有沾到便宜;反而因为投保周期太长,锁定了自己一定额度的资金。

由于“商业养老保险”中,有的高收益品种每年的缴纳额度较高;有的品种每年需要交费高达3万~10万,直接影响保户购买房子等大型投资行为。但是,这一笔账,在签订保单之前,很多投保人并没有搞得清清楚楚;他们的眼光早就被“高收益”的蒙蔽,而忽略了每年必须支出的实际保费额度。

“商业医疗保险”不是每一个人都符合投保要求的。传统保险公司需要事先体检,投保之前就有某些疾病的人士,届时出险是不能够获得保险公司正常理赔的,具体情况相关材料上都有明文规定。但是,少数不负责任的保险业务员,他们是不会如实告知准客户的;因为害怕你们知道了不签保单。

然而,保险公司相关的材料都完整地交到保户手里,自己没有认真阅读,出险的时候遭到拒赔主要责任还是在于自己。保险业务员则有误导客户的嫌疑,但是,保户没有人证物证。因为客户签订的一大堆资料上,《保险条款》和《健康告知》上面的免赔条款写得很清楚。

免赔条款即保险公司拒赔的理由,都是丑话说在前面的;但是往往因为保户怕麻烦,不愿意仔细阅读,只听保险业务员的一方说辞所以被忽略了。

其实,现在的保险条款已经非常透明;搞不清可以电话直接咨询保险公司客服电话,在百度及今日头条上,都有专业的解读。甚至还可以拨打“银~保~监~会”的咨询电话,不一定要吊在保险业务员一根绳子上。

信息时代的事情,需要学会使用新的自我保护方式;凡是钱款出去则要多动动脑筋,才不会做一些得不偿失的事情。投保生效之后,还有十天的犹豫期,可以全款退保;保户在此期间,不妨再一次查对免赔条款,看看自己是否符合投保条件,以免自己错投保险。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喜勿喷,插图选自网络,侵权不删。顺祝周末快乐!

声明:壹生活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5014927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