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菜(最早称淮扬菜)被称为文人菜是有历史原因的。
传统的四大菜系以前民间有这样的说法:鲁菜为官,川菜为民,粤菜为商,苏菜为文。
这是什么意思呢?
齐鲁大地由于靠近中原,所用食材比较珍贵,烹饪手法又比较大气。这种菜系深刻影响着达官贵人并被他们所喜爱,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权贵在正式场合的官方菜。所以被尊崇为“菜系之首”。
川菜所选用的食材比较家常化,口味贴近百姓生活多变,深得百姓喜爱。所以流行程度最广,被称为“百姓菜”。
苏菜因出现在江浙一带,食材丰富,注重造型,制作精致。迎合了当地文人墨客饮酒吟诗的雅兴,逐渐在文化圈流行起来,故成为文化人的一种饮食标准。
这就是一切的由来。
江苏菜(简称苏菜)。起始于南北朝、唐宋时,经济发展,推动饮食业的繁荣,苏菜成为“南食”两大台柱之一。明清时期,苏菜南北沿运河、东西沿长江的发展更为迅速。沿海的地理优势扩大了苏菜在海内外的影响。
苏菜由金陵菜、淮扬菜、苏锡菜、徐海菜组成。其味清鲜,咸中稍甜,注重本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江苏菜最大的特点就是文人菜,许多经典的菜品都是文人的家厨做出来的。后来,经过一代代传播,才有了现在的江苏菜。从江苏菜的刀工处理、造型上,你也能看出文人菜的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就是秀雅、讲究原汁原味……”一说到江苏菜,东莞一家知名江苏菜馆的大厨就打开了话匣子,按照他的说法,江苏菜是自己的职业,了解江苏菜背后的故事也是自己的本职工作。
江浙一带自古是出大才子、大文人的地方,许多文人对于饮食很讲究,这就形成了产生名菜的一个文化基础。对于吃,这些文人本来就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通过自己家的厨师,就能实践这些烹饪的想法,从而产生经典的菜品。梅兰芳的后人梅葆玖家里的厨师就是苏菜名厨,郑板桥的后人也与苏菜有关,而袁枚和李渔更是写过一些与江苏菜有关的诗句,深厚的文化基础赋予了江苏菜浓郁的文人特点。
江苏菜另一个文人特点体现在:江苏菜在刀工处理上很精细,造型上也很讲究。江苏菜有一个代表性的菜叫做文思豆腐,文思豆腐又叫文思豆腐羹,材料并不名贵,就是在豆腐上做文章,将豆腐切得细如发丝,味道又别具一格。苏菜大厨娄师傅对记者说道:“文人不喜欢鱼翅、燕窝、鲍鱼等食材,他们认为这些都很俗,所以就在豆腐上做文章。结果是,在普通的豆腐上,还真做出了文章。”
[原创]
苏菜被称为文人菜有其历史的渊源。自隨朝开通京杭大运河以来,便利的水上交通发达的槽运,成为以后历朝历代国家经济的生命线。成就了古扬州(现在的江苏,苏北与苏南),江南一带成为富庶之地,随之而来的是江南地区饮食文化地位上升。
扬州早在唐朝时期,就被称为富足天下第一。成为当时当官的、经商的、文人、士子、百姓向往的地方。唐李白的诗中"烟花三月下扬州"还有南朝殷芸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中的扬州指的就是当时的江南地区。
苏州从宋朝至明朝、清朝成为文人墨客归隐之地。特别是明朝吴中地区才子、名士倍出私家园林盛行,苏州成为富有的文人及归隐官员的首选之地,带动了当地饮食文化,丰富的食材资源使吴中餐饮讲究原汁原味。文人的参与更使吴中地区的餐饮向清淡、高雅、精致方向发展。
扬州地区在明清两朝是槽运盐运鼎盛期,清和、格调高雅的淮扬菜成为富商、盐商招待朝廷官员的首选。现在我国国宴菜就是以淮扬莱及吴中菜为主体,所以人们会把苏菜称为文人菜。
自古江浙多名士,而苏菜也属于江浙菜。文人墨客,除了吟诗作对,追寻风雅,对吃自然也颇有研究,于是,苏菜在这些文人墨客一代代的传承与发扬中,成为了独具一格的“文人菜”。
而苏菜之所以称之为文人菜,除了文人墨客的极力推崇,还有诸多原因,譬如:很多菜都是从诸多注明的文人家中传出的,有的是家里厨子做的,有的干脆就是自己做的;诸如:很多菜品都有着一些美丽的传说,这些传说让菜不单单是一道可口的菜,更具有了人文气息,也就是所谓的文化在里面;诸如:苏菜最大的特色就是鲜活、精致,符合文人雅士咬文嚼字、吹毛求疵的作风。
于是乎,苏菜较之于其他菜系在色香味俱全的前提下,又多了一份雅致,而文人附庸风雅最是在行,一道菜往往极短的时间内就会流传开来,全国的文人雅士纷纷效仿。
看看那些文人墨客为一道道精美的苏菜留下的精美诗词吧,或者从这些诗词中大家能感知一二关于苏菜之所以为文人菜的魅力。
鲜鲫经年秘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后春莼茁活如酥,先社姜芽肥胜肉。鸟子累累何足道,点缀盘飧亦时欲。这首《扬州以土物寄少游》是对美食极有研究并独创了誉满全国的“东坡肉”的苏东坡对苏菜可谓是一往情深。鲜鲫、紫蟹、春莼、姜芽……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那个对表妹(唐婉)一往情深的陆游也是个吃货。
“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其实,李太白不止赋诗、舞剑、炼仙丹,吃起苏菜来也毫不含糊。
“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惟有莼鲈堪漫吃,下官亦为啖鱼回”竹子画的很吊的郑板桥,对扬州菜也是一往情深。
苏菜如此有魅力,于是引得无数的文人墨客紧紧追随: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下扬州的应该不仅仅是秦淮河畔多美女,还有一重意思自当是扬州菜的魅力。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去了扬州,自然也是冲着那美食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