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可以自由加入、共同维护的数据存储方式。
自由加入是指任何人都可以选择提供记录设备(服务器)去参与数据记录;
共同维护是指参与数据的记录和验证。
因为是大家一起(通过服务器)参与来验证每一笔数据,所以数据没法作假,也不会出错。而每隔一段时间就把这些交换(交易)的数据打包、加密形成一个数据块,并且按打包的先后.将数据块连接起来记录,比如第一个数据块指向第二个、第二个指向第三个...
这些每隔一段时间打包的数据,叫区块,因为是把它们连接起来记录,所以叫区块链。区块链本质是一个共同维护的公用数据库。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种公用的数据库不受任何因素(比如权力、金钱、自然灾难...)影响,很适合来记录一些有价值的资产?
对的,2009年就有一个自称中本聪的人,在某地架设了第一台这样的服务器。为了鼓励大家提供设备来参与进行这种公用数据库的建设,他设计了一种奖励机制:每10分钟,参与者(通过设备)都来解题,谁先解出来,谁来负责记录这10分钟的交换(交易)数据,加密打包成了区块,同时获得50个数字的奖励。公平、公正,谁也做不了假。
每隔四年,数字的奖励减半,比如第二个四年,只奖励25个。
而这个数字,就是比特币。比特币并不是实体的货币,而是一串记录在公用数据库上加密的代码。

可千万别被这张图骗了,比特币没有实体,只是网络上一串加密的代码!
加入到这个公用数据网络,参与竞争记账权的过程,叫挖矿,这些参与挖矿的设备,俗称矿机,提供矿机参与记录的,叫矿工。
比特币交易,只认数字所有人的个人的密码,这个密码叫“私钥”。
机器不认人,如果忘记了用户名或者找不到私钥,你的数字就永远不能动了,不能交易了。就沉没了。比特币网络沉没的数量占总量2100万个的23%,达400万个,如果一个按30万人民币来算,就是沉没了1.2万亿。
这可没地方哭去,也没有人负责找-所有矿工身份是一样的。也就是常说的去中心。
因为数据去中心,匿名、不出错、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任何时间、地点均可操作交易,所以比特币持有和交易适合一些特定的人群和场景。
以下有个有趣的视频故事,可以加深您对比特币的理解。
比特币本质是由0和1组成的代码所构成的,它可以被任何人拥有,只要有一台可以联网的电脑就行,挖矿实际上就是电脑解决一个一个难题的过程,每当电脑解决了一个难题,就会获得相应的区块链奖励,以比特币形式发放。
比特币因其特殊的计算方法得出,所以比特币具有隐秘性,比特币的交易过程无法辨认用户信息,去中心化,匿名无监管,跨境交易,无法复制。也正因为这些特点,比特币的价格是不稳定的。从其十几年的发展看,价格也呈现出了周期变化的规律。
在全世界范围内,由于有些国家承认比特币交易,这让比特币得以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