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众多著名历史人物亮相,简单介绍下他们天圣年间的事迹
《清平乐》前几集的时代背景,是宋仁宗天圣到明道元年,也就是公元1023年到1032年。让我们看看前四集的那些著名历史人物,在这段历史时期的主要事迹吧。
八大王赵元俨
赵元俨(985~1044)是宋太宗的第八子。据《宋史》记载:“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八大王在朝内外、国内外、宗室内外、民间百姓中,老幼妇孺皆知其大名。所以,都称他“八大王”。
仁宗即位,拜太尉、尚书令兼中书令,徙节镇安、忠武,封定王,赐赞拜不名,又赐诏书不名。天圣七年,封镇王,又赐剑履上殿。仁宗早年即位,章献皇后临朝,自以属尊望重,恐为太后所忌,深自沉晦。因阖门却绝人事,故谬语阳狂,不复预朝谒。
吕夷简
祖籍今山东莱州人。1022年,真宗崩。年幼的仁宗即位,刘太后临朝称制。吕夷简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刘太后性格刚愎,又不明习国政,但朝政非经她批准不可。吕夷简一方面要细心处理国家大事,一方面还要小心翼翼地约束太后的放纵和独断专行。
李宸妃
仁宗生母,《狸猫换太子》原型人物。宋仁宗即位,皇后刘氏被尊为皇太后。后来,刘太后晋李婉仪为顺容,迁往真宗永定陵守陵。虽然儿子被刘太后夺走,李氏却毫无怨言,终其一生,未以天子之母而自傲。
韩琦
韩琦出生于公元1008年,三岁时父母去世,他由诸兄扶养成人。史称其“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韩琦在弱冠之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二,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今属山东)。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
苗贵妃
苗贵妃,开封人。父继宗。母许,先为仁宗乳母,出嫁继宗。帝登位,得复通籍。妃以容德入侍。
王曾
今山东青州人。仁宗即位后,王曾升任礼部尚书。大臣们议论太后上朝的仪式,王曾请求按照东汉旧例,太后坐在仁宗的右边,垂帘奏事。这时真宗刚驾崩,朝廷内外一片争辩喧闹,纷乱不已,王曾面容严肃,神态庄重,朝廷将王曾作为重要大臣加以依靠。七月,获授中书侍郎兼任原职,同时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会灵观使。天圣七年(1029年),玉清昭应宫失火,刘太后借机将王曾贬知青州。天圣九年(1031年),以彰德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来往此地,都收敛行径,不敢喧哗生事。人乐其政,画其像而生祠之。
郭皇后
郭清悟是北宋平卢军节度使、赠尚书令兼中书令郭崇的孙女,代北名族,祖先世代代北酋长。
天圣二年,已故晓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张氏与郭氏一同进宫选秀,当时尚未亲政的宋仁宗看中了美丽的张氏,想娶为皇后,但临朝主政的太后刘娥倾向于立郭氏为后。天圣二年(102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郭氏被立为皇后。郭皇后仗着刘太后撑腰,性格妒忌,严密监视宋仁宗的行踪,使他不得亲近其他宫女妃嫔,宋仁宗心中十分愤怒,却不敢明言。
任守忠
北宋宦官。字稷臣。以荫为入内黄门。刘太后听政,与入内都知江德明勾结弄权。
王尧臣
(1003年-1058年),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今河南虞城)人。北宋大臣、文学家、书法家。 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王尧臣状元及第。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
范仲淹
天圣三年(1024年),张纶奏明朝廷,仁宗调范仲淹为兴化县令,全面负责修堰工程。天圣四年(1026)八月,母亲谢氏病逝,范仲淹辞官守丧,工程由张纶主持完成。
天圣六年(1028年),范仲淹向朝廷上疏万言的《上执政书》,奏请改革吏治,裁汰冗员,安抚将帅。
天圣七年(1029年),谏言仁宗放弃太后朝拜事宜。上疏奏报内廷,没有获得答复。范仲淹又上书太后,
天圣八年(1030年),范仲淹请求离京为官,被任为河中府通判;次年,调任陈州通判。
宋仁宗
以前写过,见下面链接
***/group/6545629878157312269/?iid=0&app=news_article
晏殊
乾兴元年(1022年),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
天圣五年(1027年),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明道元年(1032年),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
夏竦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为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历知黄、邓、寿、安,洪、颖、青等州及永兴军。






1.宋仁宗在得知李顺容病逝的时候
李顺容作为宋仁宗的生母,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宋仁宗想要将她接回皇宫,可是一直被刘娥给阻止,刘娥不想出现两宫太后,宋仁宗想要尽孝,却不能所以宋仁宗一直耿耿于怀。
后来李顺容病逝,刚好到了万国朝拜的时候,刘娥就把李顺容逝世的消息告诉了宋仁宗,并且刘娥也将不会参与万国朝拜,全由宋仁宗进行,(之前刘娥一直干政),两难的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他该如何处理?
当他不得不坐在大殿之上,抬起酒杯,迟疑了几秒,眼中带着泪,默默的接受着这一切,接受万国朝拜的时候,感觉他已经在向前成长了一步,他开始不得不承担起一国之君的责任,承担起对天下人民的责任,不能为一己之私而放纵自己。
2.得知梁家的惨状
梁家做的蜜饯果子的味道非常像李顺容做的,宋仁宗就让宫里的纷纷效法制作,导致宫外的也开始兴起,但是梁家有一个人一直处于生病状态,病人需要的药恰好是制作蜜饯果子中的一个辅料,由于蜜饯果子的价格上涨导致了药的上涨,最后这个人由于买不起药而逝世。
两个事件让宋仁宗明白了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己的一国之君的爱好行为很有可能会会将事件扩散的很严重。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要国事面前以大局为重。